螺絲生產工藝及流程螺絲生產工藝(一)--退火 一、目的: 把線材加熱到適當的溫度,保持一定時間,再慢慢冷卻,以調整結晶組織,降低硬度,改良線材常溫加工性。 二、作業(yè)流程: (一)、入料:將需要處理的產品吊放爐內,注意爐蓋應蓋緊。一般一爐可同時處 理7卷(約1.2噸/卷)。 (二)、升溫:將爐內溫度緩慢(約3-4小時)升至規(guī)定溫度。 (三)、保溫:材質1018、1022線材在680℃-715℃下保持4-6h,材質為10B21 ,1039,CH38F線材在740℃-760℃下保持5.5-7.5 h。 (四)、降溫:將爐內溫度緩慢(約3-4小時)降至550℃以下,然后隨爐冷卻至常 溫。 三、品質控制: 1、 硬度:材質為1018、1022線材退火后硬度為HV120-170,材質為中碳線材 退火后硬度為HV120-180。 2、外觀:表面不得有氧化膜及脫碳現象。 螺絲生產工藝(二)--酸洗 一、目的:除去線材表面的氧化膜,并且在金屬表面形成一層磷酸鹽薄膜,以減少線 材抽線以及冷墩或成形等加工過程中,對工模具的擦傷。 二、作業(yè)流程: ?。ㄒ唬?、酸洗:將整個盤元分別浸入常溫、濃度為20-25%的三個鹽酸槽數分鐘, 其目的是除去線材表面的氧化膜。 ?。ǘ?、清水:清除線材表面的鹽酸腐蝕產物。 ?。ㄈ?、草酸:增加金屬的活性,以使下一工序生成的皮膜更為致密。 ?。ㄋ模⑵つぬ幚恚簩⒈P元浸入磷酸鹽,鋼鐵表面與化成處理液接觸,鋼鐵溶解生 成不溶性的化合物(如Zn2Fe(Po4)2·4H2o),附著在鋼鐵 表面形成皮膜。 ?。ㄎ澹?、清水:清除皮膜表面殘余物。 ?。?、潤滑劑:由于磷酸鹽皮膜的摩擦系數并不是很低,不能賦予加工時充分的 潤滑性,但與金屬皂(如鈉皂)反應形成堅硬的金屬皂層,可以 增加其潤滑性能。 螺絲生產工藝(三)--抽線 一、目的:將盤元冷拉至所需線徑。實用上針對部分產品又可分粗抽(剝殼)和精抽 兩個階段。 二、作業(yè)流程:盤元經酸洗之后,通過抽線機冷拉至所需線徑。適用于大螺絲、螺帽 、牙條所用線材。 螺絲生產工藝(四)--成型 一、目的:將線材經冷間鍛造(或熱間鍛造),以達到半成品之形狀及長度(或厚 度)。 二、作業(yè)流程: 1、六角螺栓(四模四沖或三模三沖) (1)切斷:通過可動的剪刀單向移動,將卡于剪模內的線材切成所需胚料。 (2)一沖:后沖模頂住胚料沖模擠壓胚料,初步成型,之后后沖模將胚料推 出。 (3)二沖:胚料進入第二打模,二沖模擠壓,胚料呈扁圓狀,之后后沖模將 胚料推出。 (4)三沖:胚料進入第三打模,通過六角三沖模仁剪切,胚料六角頭初步形 成,之后,后沖模將胚料推入第三打模,切料自六角頭切斷,六 角頭形成。 2、六角螺栓(三模三沖) 3、螺絲(一般頭型一模二沖) ?。?)切斷:通過可動剪刀單向移動,將卡于剪模內的線材切成所需胚料。 (2)一沖:打模固定,一沖模將產品頭部初步成型,以使下一沖程能完全成 型。當產品為一字割溝時,一沖模為內凹、橢圓槽,產品為十字 槽時,一沖模為內凹四方槽。 (3)二沖:一沖之后,沖具整體運行,二沖模移向打模正前方,同時二沖模 向前運行,將產品最終成型。之后由后沖棒將胚料推出。 三、熱打 1、 加熱:于加熱設備將胚料需成型一端加熱至白熱狀態(tài),依據產品規(guī)格設定加 熱溫度和時間。一般3/4以下加熱7-10秒,7/8-1"加熱15秒左右。 2、 成型:將加熱后的胚料迅速移至成型機,通過后座,夾模固定,頭模沖擊胚 料,加以成型??梢愿鶕吡系拈L度調整后座的距離。 3、 束桿:于束桿機上利用擠壓將產品縮桿。 熱打也稱紅打。 四、螺帽成型: (一)作業(yè)流程: 1、切斷:由內刀模(410)與剪切刀(301)配合,將線材切成所需胚料。 2、一沖:由前沖模(111)、沖程模(411)、后沖棒(211)配合,將變形不 平的切斷胚料加以整形,并由后沖棒(211)將胚料推出。 3、二沖:運轉夾(611)將胚料從一沖夾至二沖,由前沖模(112)、沖程模 (412)、后沖棒(412)配合,更進一步將胚料整形,并加強第一沖 的壓平與飽角作用,之后由后沖棒(212)將胚料推出。 4、三沖:運轉夾(612)將胚料從二沖夾至三沖,由前沖模(113)、沖程模 (413)、后沖棒(213)配合,再次擠壓胚料,以使下沖能完全成 型,之后由后沖棒(213)將胚料推出。 5、四沖:運轉夾(613)將胚料從三沖夾至四沖,由前沖模(114)、沖程模 (414)、后沖棒(214)配合,將螺帽完全成型,并藉控制鐵屑厚度 來調整螺帽的厚度,之后由后沖棒(214)將胚料推出。 6、五沖:運轉夾(614)將胚料從四沖夾至五沖,由前沖模(119)、脫料盤 (507)配合,將成型完全的胚料沖孔,并使沖斷的鐵屑進入打孔模下 仁,而最終完成螺帽的成型。螺帽的頭部標記在此過程形成。 螺絲生產工藝(五)--輾牙 一、目的:將已成型的半成品輾制或攻絲以達到所需的螺紋。實用上針對螺栓(螺 絲)稱為輾牙,牙條稱為滾牙,螺帽稱為攻牙。 二、輾牙:輾牙即是將一塊牙板固定,另一塊活動牙板帶動產品移動,利用擠壓使產 品產生塑性變形,形成所需螺紋。 三、攻牙:攻牙即是將已成型之螺帽,利用絲攻攻絲,形成所需螺紋。 四、滾牙:滾牙是以兩個相對應的螺絲滾輪,正向轉動,利用擠壓使產品產生塑性變 形,形成所需螺紋。滾牙通常用于牙條。 螺絲生產工藝(六)-熱處理 一、熱處理方式:根據對象及目的不同可選用不同熱處理方式。 調質鋼:淬火后高溫回火(500-650℃) 彈簧鋼:淬火后中溫回火(420-520℃) 滲碳鋼:滲碳后淬火再低溫回火(150-250℃) 低碳和中碳(合金)鋼淬成馬氏體后,隨回火溫度的升高,其一般規(guī)律是強度下降,而塑性、韌性上升。但由于低、中碳鋼中含碳量不同,回火溫度對其影響程度不同。所以為了獲得良好的綜合機械性能,可分別采取以下途徑: (1)選取低碳(合金)鋼,淬火后進行低溫250℃以下回火,以獲得低碳馬氏體 。為了提高這類鋼的表面耐磨性,只有提高各面層的含碳量,即進行表面 滲碳,一般稱為滲碳結構鋼。 (2)采取含碳較高的中碳鋼,淬火后進行高溫(500-650℃)回火(即所謂調 質 處理),使其能在高塑性情況下,保持足夠的強度,一般稱這類鋼為調質鋼 。如果希望獲得高強度,而寧肯降低塑性及韌性,對含碳量較低的含金調質 可采取低溫回火,則得到所謂"超高強度鋼"。 (3)含碳量介于中碳和高碳之間的鋼種(如60,70鋼)以及一些高碳鋼(如80, 90鋼), 如果用于制造彈簧,為了保證高的彈性極限、屈服極限和疲勞極 限,則采用淬火后中溫回火。 (4)脫碳:指黑色金屬材料(鋼)表面碳的損耗。熱處理后會有脫碳現象,輕微 脫碳是允許的,脫碳層深度影響表面硬度。脫碳層越深,表面硬度值 越小。 具體檢測依據GB3098.1 二、作業(yè)流程: 退火(珠光體型鋼) 1、預熱處理:正火 高溫回火(馬氏體型鋼) ?。?)正火目的是細化晶粒,減少組織中的帶狀程度,并調整好硬度,便于機械 加工,正火后,鋼材具有等軸狀細晶粒。 2、淬火:將鋼體加熱到850℃左右進行淬火,淬火介質可根據鋼件尺寸大小和該 鋼的淬透性加以選擇,一般可選擇水或油甚至空氣淬火。處于淬火狀 態(tài)的鋼,塑性低,內應力大。 3、回火: ?。?)為使鋼材具有高塑性、韌性和適當的強度,鋼材在400-500℃左右進行高溫 回火,對回火脆性敏感性較大的鋼,回火后必須迅速冷卻,抑制回火脆性 的發(fā)生。 (2)若要求零件具有特別高的強度,則在200℃左右回火,得到中碳回火馬氏體 組織。 (二)彈簧鋼: 1、淬火:于830-870℃進行油淬火。 2、回火:于420-520℃左右進行回火,獲得回火屈氏體組織。 (三)、滲碳鋼: 1、 滲碳:化學熱處理的一種,指在一定溫度下,在含有某種化學元素的活性介質 中,向鋼件表面滲入C元素。分預熱(850℃) 滲碳(890℃) 擴散 (840℃)過程。 2、淬火:碳素和低合金滲碳鋼,一般采用直接淬火或一次淬火。 3、回火:低溫回火以消除內應力,并提高滲碳層的強度及韌性。 螺絲生產工藝(七)-表面處理 一、表面處理種類: 表面處理即是通過一定的方法在工件表面形成覆蓋層的過程,其目的是賦以 制品表面美觀、防腐蝕的效果,進行的表面處理方法都歸結于以下幾種方法:
1、 電鍍:將接受電鍍的部件浸于含有被沉積金屬化合物的水溶液中,以電流通過 鍍液,使電鍍金屬析出并沉積在部件上。一般電鍍有鍍鋅、銅、鎳、鉻 、銅鎳合金等,有時把煮黑(發(fā)藍)、磷化等也包括其中。 2、熱浸鍍鋅:通過將碳鋼部件浸沒溫度約為510℃的溶化鋅的鍍槽內完成。其結果 是鋼件表面上的鐵鋅合金漸漸變成產品外表面上的鈍化鋅。熱浸鍍 鋁是一個類似的過程。 3、機械鍍:通過鍍層金屬的微粒來沖擊產品表面,并將涂層冷焊到產品的表面上。 二、品質控制: 電鍍的質量以其耐腐蝕能力為主要衡量標準,其次是外觀。耐腐蝕能力即是 模仿產品工作環(huán)境,設置為試驗條件,對其加以腐蝕試驗。電鍍產品的質量從以 下方面加以控制: 1、外觀: 制品表面不允許有局部無鍍層、燒焦、粗糙、灰暗、起皮、結皮狀況和明 顯條紋,不允許有針孔麻點、黑色鍍渣、鈍化膜疏松、龜裂、脫落和嚴重的鈍 化痕跡。 2、鍍層厚度: 緊固件在腐蝕性大氣中的作業(yè)壽命與它的鍍層厚度成正比。一般建議的經 濟電鍍鍍層厚度為0.00015in~0.0005 in(4~12um). 熱浸鍍鋅:標準的平均厚度為54 um(稱呼徑≤3/8為43 um),最小厚度 為43 um(稱呼徑≤3/8為37 um)。 3、鍍層分布: 采用不同的沉積方法,鍍層在緊固件表面上的聚集方式也不同。電鍍時鍍 層金屬不是均勻地沉積在外周邊緣上,轉角處獲得較厚鍍層。在緊固件的螺紋 部分,最厚的鍍層位于螺紋牙頂,沿著螺紋側面漸漸變薄,在牙底處沉積最 薄,而熱浸鍍鋅正好相反,較厚的鍍層沉積在內轉角和螺紋底部,機械鍍的鍍 層金屬沉積傾向與熱浸鍍相同,但是更為光滑而且在整個表面上厚度要均勻得 多。 4、氫脆: 緊固件在加工和處理過程中,尤其在鍍前的酸洗和堿洗以及隨后的電鍍過程 中,表面吸收了氫原子,沉積的金屬鍍層然后俘獲氫。當緊固件擰緊時,氫朝著 應力最集中的部分轉夠,引起壓力增高到超過基體金屬的強度并產生微小的表面 破裂。氫特別活動并很快滲入到新形成的裂隙中去。這種壓力-破裂-滲入的循環(huán) 一直繼續(xù)到緊固件斷裂。通常發(fā)生在第一次應力應用后的幾個小時之內。 為了消除氫脆的威脅,緊固件要在鍍后盡可能快地加熱烘焙,以使氫從鍍層 中滲出,烘焙通常在375-4000F(176-190℃)進行3-24小時。 由于機械鍍鋅是非電解質的,這實際上消除了氫脆的威脅 。另由于工程標準 禁止硬度高于HRC35的緊固件(英制Gr8,公制10.9級以上)熱浸鍍鋅。所以熱 浸鍍的緊固件很少發(fā)生氫脆。 5、粘附性: 以堅實的刀尖和相當大的壓力切下或撬下。如果在刀尖前面,鍍層以片狀 或皮狀剝落,以致露出了基體金屬,應認為粘附性不夠。 文章鏈接:易緊通 http://www.164580.com/article/detail_24551.html
文章分類:
技術資料
產品分類 Product categories
|